1 原理及适用范围
大肠菌群是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检验工作中。大肠菌群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食品、原材料及食品生产过程中受污染的程度。力测邦大肠菌群测试片是一种预先制备好的一次性培养基产品,将乳糖胆盐选择性培养基、酸碱指示剂、TTC显色剂、高分子吸水凝胶、运用微生物测试片专有技术,做成一次性快速检验产品。经36℃±1℃恒温培养15~24
h后,生长并发酵产酸、产气的红色带黄晕菌落,即为大肠菌群。
适用范围:本产品适合于食品、饮用水及原料等样本中大肠菌群的计数。
执行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3)--测试片法。
2 操作方法
2.1 待测样本制备(参照GB4789.3):取样品 25 mL(g)放入含有225 mL灭菌磷酸缓冲液稀释液(或生理盐水)的取样罐或均质杯内,制成1:10的样品匀液,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注入含有9mL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后成为1:100的样品匀液, 以此类推,每次换一支吸管。
2.2 接种:一般食品选2~3个适宜的稀释度进行检测,含菌量少的液体样品(如饮用纯水和矿泉水等)可直接吸取原液进行检测。
2.2.1将大肠菌群测试片置于平坦实验台面,揭开上膜。用无菌吸管吸取1mL样品匀液垂直滴加到纸片培养基中心区域;
2.2.2缓慢放下透明上盖膜,样液会自动扩散至整个培养区域。
2.2.3待样品匀液被完全吸收后,再移动测试片,每个稀释度建议接种两片。
2.2.4恒温培养:将测试片透明面向上,水平正置于培养箱中,36±1℃培养15~24h。测试片堆叠培养时,不宜超过10片。
3、测试片结果判定
培养后,计数所有的红色、带黄晕的菌落(无论是否带有气泡),即为大肠菌群;(可目视或用菌落计数器、照明放大镜计数)
计数原则及报告方式:
3.1 选择菌落数在15
CFU~150 CFU之间的纸片进行计数。
3.2 若两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均在15
CFU~150 CFU之间,则取其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即为每毫升(或每克)样品中的大肠菌群菌落数;
3.3 如果所有稀释度的测试片上的菌落数都小于15 CFU,则计数稀释度最低的测试片上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3.4 如果所有稀释度的测试片上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之;
3.5 如果最高稀释度的测试片上的菌落数大于150 CFU个时,计数最高稀释度的测试片上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大肠菌群产气描述:
菌落产生的气泡,有诸多种情况:
①两个菌落也可能与一个气泡相连;
②一个菌落可以与一个气泡或2-3个气泡或多个气泡相连;
③可以在菌落的周边产生气泡,且不与菌落相连;
④气泡与菌落在同一位置,有可能会将菌落撑破,导致菌落在气泡边缘生长。
2.其它原因导致
①由于操作不当会产生气泡,此时气泡不与菌落相连,且气泡偏大,边缘不规则。
②泡沫丰富的样本,会导致测试片产生气泡。
4 附加说明
4.1 大肠菌群测试片不但可以大大缩短检测时间,而且检测结果与传统方法很接近,符合率可达95%左右。
4.2 所选稀释度的典型菌落数以及可疑菌落数与各自大肠菌群阳性率的乘积之和的平均值,乘以稀 释倍数,为大肠菌群的菌落数。大肠菌群的菌落数小于100CFU 时,按“四舍五入”的原则修约,以整数 报告。大肠菌群的菌落数大于或等于100CFU 时,第3位数字采用“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取前2位 数字,后面用0代替位数;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来表示,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附录 D规定了大肠菌群菌落数的计算、数值修约和结果报告的方式,并给出了相关示例。
4.3 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验结果无效。
4.4 称重取样以 CFU/g为单位报告结果,体积取样以 CFU/mL为单位报告结果。
5注意事项
² 揭开上膜时,不要触碰培养基检测区域。
² 尽量避免触及和污染防溢圈内区域的培养基。
² 测试片正置培养,叠放片数不宜超过10片。
² 计数时,可使用记号笔或菌落计数器,当菌落数量过多计数困难时,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菌落的小方格,计算平均菌落数,再乘以20,即可得到整个测试片的估算菌落数。
² 请勿将测试片放置于紫外或日光下直射,也不要将测试片长时间放置于荧光灯下。
² 待测样本酸碱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² 加样后尽量避免气泡产生,否则可能会影响结果的观察与判定。
² 使用后的测试片上面可能带有细菌,须高压蒸汽灭菌后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6 保存条件
本产品需存放在4℃~10℃冰箱中,保质期为一年,铝箔袋打开后,未用完的纸片要放回铝箔袋中封好,放到冰箱中,一个月内用完。在高湿度的环境中可能出现冷凝水,最好在拆封前将整包回温至室温。
7 生产日期:详见产品包装或封口处。